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18-08-09 13:14:44 下载试卷 标签:六年级语文 语文教案
3、逐节细读,解决问题,着力体会全诗所表达的情感:
(1)读第1、2小节时,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结合他独居台湾,身患重病以及他的日记等进行理解)[ 1949年4月于佑任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步入老年之后,于右任先生身患重病。1962年1月24日在日记中给亲属写下遗言:“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于1962年1月24日,从这遗言的思绪中迸发成血泪交融、心痛如割的诗篇《望大陆》]
(2)读第3小节,思考:诗人望见了什么呢?(可从“天苍苍,野茫茫”去想象那壮阔的画面。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他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可从“山之上,国有殇”去体会他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诗中表达出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4、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2)、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三、背诵诗文
教师谈话: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它饱含着于佑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深,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请同学们读一读“学习链接”第2、3自然段。(学生阅读)如今,距离于右任先生当年写下《望大陆》已快半个世纪了,但是这首诗所表达的爱我中华的拳拳这心对祖国的统一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真诚的爱国者的缅怀之情,去完整地背诵它吧!(学生齐背)
四、小结:
《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
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于右任先生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
五、拓展交流
1.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章或怀念家乡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一下。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儿》陆游“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于先生其它怀念乡土的诗句:“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垂垂白发悲游子,隐隐青山见故乡”“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
3.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也回归祖国,两地与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繁荣安定,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统一,党和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对这些情况了解有多少,交流一下。
4.学了本文你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或有些什么话要对台湾人民或领导人讲,可以写在日记中。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吟诵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望大陆
故乡
望 山之上,国有殇 (爱国思乡)
大陆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